欢迎访问
第五产业 >> 文化艺术 >> 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

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

作者:人民智库研究员

来源:20161101日人民论坛网  

 

  随着互联网与文艺的融合不断深入,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和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传播渠道的推陈出新,互联网文艺工作充满活力、潜力巨大。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文艺工作的开展。《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由于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的发展,文艺乃至社会文化都面临着重大变革。

  互联网时代,网络文艺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文艺评论要发挥指导作用,就不能因循守旧,拿经典的文艺标杆来衡量创新的文艺实践;也不能默守陈规,用传统的传播形态去制约互联网文艺的创作者和消费者。文艺评论作为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要同文艺创作一道与时俱进、突破创新,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

  在互联网文艺的繁荣发展过程中,文艺评论不仅可以充分与网络环境融合,探索新的形态,发挥指导文艺创作、激浊扬清的职能,塑造健康清新的网络文化氛围;还能够把握互联网文艺崛起的机遇进行理论建设,创造文艺评论史上符合时代要求的前沿理论;更重要的是,文艺评论可以影响网络文化参与者尤其是年轻人的文艺观、文化观、价值观,从而树立一个时代的文艺观、文化观、价值观。

  互联网对文艺评论的新定义

  互联网的发展对于文艺评论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方面,由于互联网新媒体和新文艺形态的普及,传统媒体和传统文艺形态的市场占有率严重下降,而文艺评论却还依赖传统的传播渠道和评判标准,脱离互联网文艺发展的实际,使得传统的文艺评论在互联网新环境下逐渐式微;另一方面,互联网文艺形态的变革也衍生了新的文艺评论形态,使得文艺评论不再拘泥于长篇大论的学术形态。任何一个网络文化参与者都可以通过评价打分、贴吧论坛发帖、弹幕等形式参与到对文艺创作的评论活动中。不仅如此,通过互联网以图像、视频的形式对文艺创作开展的评论更是颠覆了文字评论的固态思维,诸如《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对《无极》的恶搞短片也是对文艺作品进行评论的方式,而且其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十分引人瞩目。

  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精英化、理论化和文本化的文艺评论形态被大众化、碎片化、视听化的互联网文艺形式所解构,微博微信、评论弹幕、恶搞视频这样的评论形式继承了文艺评论的功能并成为了互联网时代主流的评论方式。尽管一些专家认为这些新式的评论方式因缺乏文艺理论支撑而不足以称为“文艺评论”,是民众的非理性“吐槽”而不是客观公正的“评论”,但是互联网思维对“文艺”的重构要求“文艺评论”也必然经历先破后立的过程,文艺评论的标准应当随着互联网文艺形式的变革而变革。以网络小说为例,其叙事方式、文化内涵、创作模式、创作理念同传统小说完全不同,以传统的文艺评论方式来评价,不仅会出现内容上的张冠李戴,还会阻碍网络小说的发展。正如不能用巴洛克时代的音乐标准来评价摇滚乐一样,新生的文艺形态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评论方式与评论标准,对于互联网动漫、视频这样具有即时性、超文本性的互联文艺形态尤其如此。

  文艺评论的功能是指导创作、影响受众,是帮助文艺创作提高关注和增进理解,实现更好的传播,并引领文艺思潮。文艺评论要在坚守其内涵的基础上,适应互联网时代变革的要求,扩大其外延。对于文艺评论的主体,法国文学批评家蒂博代认为文艺批评分为自发的批评、职业的批评、大师的批评三种。“职业的、大师的批评”可以对应为经典的文艺评论,而“自发的批评”是指由公众作为主体的,尤其是有修养和影响力的人来实施的文艺评论。互联网给“自发的批评”创造了绝佳的发展条件,通过社交网站形成的文艺评论新媒体聚落成熟发展,“毒舌电影”“北小京看话剧”等颇具影响力的自媒体评论者逐渐凸显。像贴吧、弹幕、视听化的评论作品这样的创新评论形式,秉持了文艺评论的基本原则、发挥了文艺评论的功能,应当被纳入到文艺评论的定义当中。在理论建设方面,新生的互联网文艺形态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评论理论,创新的文艺评论形态和理念不仅是当下文艺评论中最值得关注的现象,更在文艺评论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不再局限于评论家运用经典的文艺理论对文艺作品、现象进行文本性的分析并通过媒介发表,随着互联网文艺形态的不断发展,文艺评论的概念得以扩展,评论主体发生转变、评论形式不断丰富、评论理论突破创新,互联网文艺评论的出现和兴盛将是文艺评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时代赋予文艺评论的重要机遇。

  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的新特征

  形式多媒体化、风格个性化

  互联网的多媒体特性给文艺评论的形式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文艺评论不再拘泥于文本形式,而是融图文影音等形式于一体。随着“可视化”成为风潮,互联网文艺评论放弃了传统的长篇累牍,而以短小精悍的文字点评配图或视频为主要的评论方式,出现了连环画式“图文影评”、拼贴戏仿视频与镜头组接式评论、排行榜、打分式评论、弹幕、做客网站互动对话式评论等新形式。在表达风格上,互联网文艺评论沿袭互联网文化的气质,以简洁非规范的网络语言、源于动漫游戏的二次元与日韩欧美产生的融合文化、吐槽戏谑讽喻的草根话语为基础形成其评论的腔调。在互联网媒介上,传统文艺评论的义正辞严反而不如“段子手”更具影响力和感染力,这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互联网文艺评论的主流,相较传统文艺评论而言更贴近时代、贴近作品、贴近生活。

  互联网评论节奏“短频快”

  互联网文艺评论突破了传统文艺评论的长文本性和发表的延时性,呈现出“短频快”的特征。短,即碎片化,网民乐意通过社交媒体发表自己对文艺作品简短的评价。这种评价虽然不能完全做到有理论、有深度、有权威,但是样本总量大,更能代表普遍的现实经验,这种在不同声音中形成的主流之声比少数人掌握话语权更加进步。频,即数量大,评论形式的简化和传播更加便捷使得评论数量能够在短时间内激增。一部热门影片的评论能够在首映前后迅速形成话题并成为热搜,这不仅发挥了文艺评论提高关注和增进理解的功能,更为文艺评论商业化打下了基础。快,即即时性,互联网文艺评论尤其是针对新兴互联网文艺形式的评论已经基本实现了评论和创作的同步。一部每日更新小说的创作者会根据当日读者的评论而决定后续故事的走向,一场在线直播更是以弹幕评论的内容为创作的指导和要求,评论者的“鲜花和鸡蛋”已经成为指导创作、评价和提供报酬的重要指标。

  平民意识超越精英意识

  互联网的开放性赋予了普通公民更多的话语权,随着民间声音的不断放大,传统评论家的权威逐渐弱化,更多的意见领袖成为了互联网文艺评论的领军人物,而广大网民以群体的形式成为了互联网文艺评论的新主体。近年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发表文艺评论的“草根剧评人”影响逐步扩大,不仅聚集了大量的粉丝,而且其引导市场和价值变现的能力不断增强。在豆瓣、人人、天涯等网络社区上,网民群体形成了许多颇具影响力的贴吧、群,并在这些新媒体聚落中进行对文艺现象、作品、艺人的评论,其中尤其以粉丝群最具活力,这些粉丝甚至会为偶像“互掐”“骂架”。此外,互联网的经济模式以积累用户流量实现价值变现为主,这就使得用户的态度、意愿成为了核心,用户中心理念赋予了广大网民更大的评论影响力。由精英阶层发表的文艺评论曲高和寡,人民群众不接受这样的审美灌输,市场也不会注意;而由平民阶层对文艺现象直接发起的评论,作为真实的市场反馈不仅喜闻乐见,还能够获得市场的关注和认可。

  资本成为影响文艺评论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艺评论通过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在与资本融合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传统文艺评论与资本的互动仅是以文章换稿酬的简单模式,而在互联网用户经济的推动下,资本已经全方位融入文艺评论的生产和传播之中,并成为影响文艺评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首先,资本架空了精英阶层,人民群众的意见对市场的指导性和影响力已经占据上风,文艺评论的评判标准不再由精英制定;其次,资本打通了评论和营销,热搜、点击、排行等作为民间文艺评论规模和影响力的指标,对文艺作品的市场反应、文艺现象的发展走势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在商业活动的策划下,评论可以作为舆论热点助力营销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评论和市场结合的新模式;最后,资本促进了文艺评论市场的形成。当前的文艺评论工作中市场因素的影响显著,同市场良性互动的文艺评论形式风生水起,如影评、剧评不仅欣欣向荣而且有多重盈利方式,而没有找到有效和市场结合路径的则加速沉寂。资本在互联网文艺评论中发挥了推手的作用,激发了市场活力,创造了文艺评论的繁荣,虽然与之伴随而来的是一些资本操控市场、控制舆论的不良行为,但这也同样证明了资本的强大力量,在利用资本的力量时要善于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

  互联网文艺评论发展的新趋势

  通俗性和理论性辩证发展

  当下的文艺评论呈现两极化发展,一边是晦涩难懂、脱离实际,另一边是嬉笑怒骂、插科打诨、脱离理论,既没有发挥文艺评论的引领作用,也没有凸显文艺评论的理论内涵。而在这两者的竞争当中,后者更能适应互联网传播和市场的需求,覆盖面和影响力日益增大。随着以互联网文化和商业推动为核心的文艺评论兴起,文艺评论日趋以情绪宣泄、作品宣传、明星八卦等表层现象为主要关注对象,远离了对本体理论、文化内涵、创作风格等有深度的分析。但从长期发展来看,这种浮躁之风终将会趋于理性,一是随着互联网文艺评论发展中不断产生的有违法律、道德的现象出现,政府会加强互联网文化的治理工作,遏制互联网文艺评论的盲目发展;二是市场自身会进行均衡博弈,最终向着更加完善的高级均衡发展;三是人的本质追求是真善美,浮躁、放纵只是一时的宣泄。长久以来,文艺评论理论严重脱离实际、人民群众最根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意见也得不到表达,所以在互联网环境下,长期的压抑得以爆发。但文艺评论的叛逆期是暂时的,其理论性和通俗性会在经历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后,理论性的文艺评论向网络风格发展,而网络理论上层次不高的文艺评论也会努力提升理论高度,最终实现良好的融合发展。

  全媒体引导评论分众化和专业化

  依托互联网,文艺评论的形式和渠道不断丰富。一方面,互联网同文艺的融合产生了多媒体特性的互联网文艺,由此衍生出多媒体的互联网文艺评论形式;另一方面,对同一文艺创作进行的文艺评论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同时存在于众多的渠道之中,文艺评论整体呈现全媒体覆盖的特点。根据不同的艺术类型、受众需求产生了不同的文艺评论形式和评判标准,如微博上的评论是以适合社会化传播的小段子进行,微信公众号则推送内容较长且更有信息价值的图文消息,互联网视频有弹幕、留言、打分等评论方式,而互联网音乐是在论坛、贴吧里进行评论。在此基础上,文艺评论会朝着分众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首先,互联网文艺形式的多样化造成了艺术领域和受众的分众化,文艺评论也因此定位目标受众进行形式和内容的创新;然后,在特定的细分领域,针对特定文艺形式而生的文艺评论会在受众注意力的竞争中实现专业水平的提升,最终形成集创新和专业于一体的文艺评论新形式。

  评论理念先破后立螺旋式上升

  文艺评论的理念是与时俱进的,经典并不意味着就是永恒的正确,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在初期也是饱受保守派的批判和反对,但历史证明这是文艺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互联网对传统文艺评论的解构从形式出发已经颠覆了传统的理论和思想,虽然在短时间内,这种对理论的颠覆造成互联网文艺评论一定程度上的“礼崩乐坏”,但是历史的进步有赖于打破陈规、紧跟时代,文艺评论更是要引领时代。文艺评论的发展需要通过创新不断的打破旧理论和建立新理论,理论是创新的基础,创新突破旧的理论、重塑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再度创新从而实现螺旋式的上升。对于现在以及未来出现的创新文艺评论形式、理念来说,能否再度成为经典的、有影响力的文艺评论现象还有赖于它能否在继承本质、理论的基础上以现代化的理念进行发展并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凝聚成一个时代的核心价值并转化为文艺思潮,这将是决定互联网变革能否成为文艺评论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的关键。

  互联网文艺评论的大融合之势

  在资本、互联网技术的双重驱动下,文艺评论已经将文艺创作、消费、受众链接打通,形成以文艺为中心的产业大融合。文艺评论作为艺术的再创作活动,通过发挥受众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够直接指导创作,还能实现与市场的高效互动。互联网经济强调“得受众者得流量”,只要能够实现流量变现,就有资本追随,从而进一步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市场的逐利性和受众的自发性是推动文艺评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实现价值增值模式的文艺评论形式很容易实现与资本的深度融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升级更是消除了文艺评论的时空间隔,将个人的文艺体验、文艺评论、文化消费即时连接到了社交网络上,实现了文艺同生活的深度融合。一个人只要在观看一部话剧后发一条带定位的朋友圈,就可以将该剧的演出时间、地点、剧评甚至购票链接传递给他的朋友,从而促成消费,而演出方再对该人的传播回馈礼物、赠品的话,又实现了评论的价值,鼓励了文艺评论的创作。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通过与资本和生活的融合,实现了文艺、生活和价值的融合,在生活中感知文艺,一切感知到的都可以评论,一切评论都有价值,一切价值都有回报。

  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的新部署

  巩固思想理论的核心地位

  互联网时代,虽然传统的学术派文艺评论已然不再是文艺评论发展的大势所趋,而突破创新成为了时代的主流,但在对传统评论架构打破和演化的同时不能动摇文艺评论的本质内涵,要让经典文艺理论中的普适原则和审美价值以新的形式继续流传下去。经典的思想理论是文艺评论发展的基石,是不随时代和技术的变革而褪色的,思想理论变质的文艺评论将不能再称之为文艺评论。只有积极健康的文艺思潮和坚实有力的理论才是文艺评论创新发展和文艺评论学科建设的根本,才能发挥文艺评论对文艺的促进作用,创作先进的文化引领人、鼓舞人。对此,理论家们应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要随时势而变革,利用新的技术形式大力传播文艺理论,让理性的基因融入创新的评论形式当中,保证文艺评论的本质不随纷繁复杂的形式而走样,促进通俗化的文艺评论向理论靠近。

  推进技术进步形式创新

  文艺评论创新发展的动力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创造出新的文艺形式和评论形式,新的形式又产生新的内涵和文艺理念。因此,要让互联网文艺评论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就要进一步推进技术进步,通过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动互联网文艺评论走向专业化、系统化,促进文艺评论的大发展大繁荣。鼓励创新一方面需要开放的创新环境,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提供技术进步的全方位保障,降低准入门槛、增加流通渠道以提高市场流动性,让创新的价值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另一方面需要包容的社会环境,给新技术、新形式更多的发展机会,给创新内容更多的探索空间,为产业融合创造条件,给予新业态一定的自我调整时间,不因创新带来的副作用和暂时的混乱而盲目设限阻碍发展。

  鼓励引入市场机制自发调节

  互联网经济已经推动文艺评论向市场化迈进,但是当下文艺评论和市场的互动合作还只存在于个别文艺形态,文艺评论的大融合趋势还有待发展。互联网视频直播中的打赏评论已经成为最具赢利能力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之一,而互联网音乐却还面临着盗版侵权、盈利难等问题。市场机制的引入能够激发文艺评论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资本的催化下加速文艺形态的蓬勃发展。因此,要利用好文艺评论这个连接文艺创作和文艺市场的纽带,鼓励文艺评论进行商业合作,创新文艺评论的盈利模式,为更多文艺形态创造同市场结合的机会。引入市场机制,不仅能够让文艺评论在市场化运作下焕发生机,更能够通过资本的力量均衡各类型文艺的发展,使得各类文艺尤其是小众文艺能够在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作用下,实现市场价值并得到长效发展。

  健全监管制度坚守道德底线

  文艺评论在互联网和资本的双重作用下,其形式和内容得到前所未有的突破,但一些过度娱乐化和商业化的行为也随之而生,内容低俗、水军、炒作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伴随文艺评论的新形式而生的“副产品”极易动摇文艺评论的本质内涵,影响文艺评论的形象和前景,因此不能放任自流,要制定监管措施来减少文艺评论创新带来的“副产品”。首先,要增强网络自律,除了期待评论参与者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制度设计以减少问题的产生。一方面,可以在新的技术和形式诞生前,完善评论程序的设计,提高新技术的防御力;另一方面,应当采用“实名制”“诚信记录”等方式适当增加互联网文艺评论的透明度,杜绝隐蔽性带来的免责心态下互联网文艺评论的过度释放。其次,要制定他律机制,对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的问题进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这有赖于监管技术的与时俱进和互联网文化治理机制的建立健全,从而为互联网文艺评论的发展守住道德底线。

 

 


更新时间:2016-11-05 17:58:15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文化艺术 发布作品,需求定制艺术作品
首页 < (1/45 共 1987 篇) > 末页
技术转移 一般管理 建筑保温材料 农林 茶叶 太阳能 仪器仪表 农业 育苗 建筑施工机具 家居日用品 安全 标识 安全防盗装置 安全座椅 工业新工艺 节能照明 医药新品种 组方新药 半导体照明 体育器械 高性能分离膜材料 生活旅游用品 安全报警器 动力能源传输开关控制技术 风力海洋生物能源技术 安全保险装置 安全用电保护 工业 净水器 冶炼与铸造技术 医疗器械 材料 亲水性材料 装饰材料 工业安全控制 可控温节能技术 发电装置 生物基材料技术 农业机械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家居洁具 保健 低碳设计新型 建筑材料地板 建筑陶瓷 环境净化 信息安全技术 空气净化 林业器具 传感器及其应用 家居环境水电卫生装置 家居饮水机 清洁能源技术 电池 先进复合材料 服装面料 材料 导电纤维 服装功能性材料 建筑阻燃材料 新医术 银行管理 诊断方法 人身安全技术 材料管材 工业机械锅炉 工业摸具 生活用品 农业 机械 安全防滑带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艺术工具 工业机械挖掘机 家用电器 商品包装和贮藏技术 工业自动机床 工业配件 供热能源 建筑框架材料 动物养殖技术 新型或微观马达和发动机 公共安全技术 发电技术 食材制作与存储 特殊环境建筑设计新型 低碳排放技术 农牧兽医配方制剂及服务技术 信息技术信号与编码 启动开关控制 环保设备 工业交换器 家居文化艺术 家居新技术 城市服务网络 娱乐及玩具器具 工业汽轮机 工艺设备机具 诊疗改进技术 科技种植 人体健康功能恢复医术 监测传感器 非金属建筑材料 传统革新技艺 安全保护品 糖果及酒类制品加工技术工艺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体裁制作技术 野外勘探技术 新技术车辆及配件 品种产业化技术 为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服务方案 工业库存与调度 医疗技术和硬件新技术 系统装配技术 服装设计 计算机硬件技术 文化艺术传播技术 安全刹车装置 安全公共管理 面包糕点复合食品 纺织用纱线罩布皮革及填充物 农活技艺 传统艺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工业磁仪器 离合装置 环境工程技术 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有关人身健康和提高智力效率的技术 水资源利用技术 包装器械工具 再生资源生产技术 工业汽轮机内燃机 清洁能源技术 保健品 工业新型设备技术 医疗鉴定改进技术 电器终端 教育管理设备器具 运输装备 建筑设计新型 原创制作技术 绿色农林规划 观测观察 化工制剂配方 烹饪设备 天然材料节约技术 工业新工艺 纳米材料 环境工程技术 仓储平台器械工具 安全汽车防盗 自行车自动器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工业磁仪器磁选设备 旅行及户外保护 水电网络 节水农业 水土保墒技艺 家具木、竹、环保制品材料 科技管理技术 技术性医疗方案 体育运动用品设计 医药药材加工储存 保健用品 光电信号技术 脱脂净化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健身用品 安全标志 安全与抗灾救护 防病思想 服装设计 家务燃灶新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 环保家电 防疫技术 环保产品 服装工艺 城市服务设施 家用电器新技术 农业 机具 信号控制传送检测控制技术 家居洁净技术机具 食品标准控制技术 养殖技术 环境 净化 家居 生活用品 安全 保险装置 建筑 设计 管理 食材及添加材料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清洁能源技术 电器终端 建筑设计新型 工业新工艺 环境工程技术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安全与抗灾救护 服装设计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环境工程技术 量子通讯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