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玩才会创造
作者: 江学勤
2014年07月17日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近几年中国教育界持续关注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孩子人格的发展,更是整个中国社会获得持续活力的关键与基础所在。
其实创造性思维就蕴含在孩子本身的行为之中。孩子们游戏的过程,即可揭示创造性思维的诸多奥秘。大人有时难以理解孩子们的游戏,因为他们的游戏内容时常变化,也没有明确的规则,常常是兴之所至,随性而为,与习惯于逻辑和规范的成年人思维模式大不相同。然而,成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由游戏中的某些特质发展演变而来,而孩子们也正是通过游戏,获得了创造性思维的初步锻炼。
以即兴喜剧表演为例。我曾在多伦多参加过两周的即兴喜剧表演课程,它旨在通过违背常规思维和行为模式的表演,起到幽默和搞笑的效果。一个练习项目是给屋子里所有的东西起新名字。如果面前有一把椅子,我们可以任意叫它什么,但就是不能称作椅子。这项练习让我印象极为深刻,我的大脑感到非常不适应以至于很疲惫,放弃一个我们已经习惯使用了几十年的名称,而创造一个新词,实在是个挑战。真正做即兴喜剧演出的时候,是三个人在舞台上表演,他们的身份、所处地点、语言都不固定,这让他们得以说出许多奇怪、有趣、使人惊讶的话,逗趣观众。即兴喜剧演出中表演者的才华与幽默,当然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其本质则无比接近于孩子们日常的游戏,它们都是通过某种随意性的思维而创造出异于常规的效果。
另一个例子是跑酷。跑酷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观念与态度,其核心在于追求自由,因此就要打破常规的限制。玩跑酷的人会打破一切道路上的规则,他们会翻墙而过、由窗子跳出或是踏上屋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质疑并否定了固有的观念,将障碍与限制变作挑战与机会,由此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当我们反观孩子,就会发现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跑酷,公园里的玩耍与追逐,完全可以媲美大人们刻意而为之的行为。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就是游戏,而成年人只在有意为之的即兴喜剧表演和跑酷等活动中进入游戏的状态。
事实上,创新正是在游戏的状态中达成的。创新行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否定,质疑社会中某项习以为常的事物或规则是创新的开端。第二阶段是尝试,就前一阶段所否定的事物给出新的可能性的方向,并进行不断的实验与挑战。因为所要创造的是未知的事物,所以需要时刻变化思维,打破常规模式,这一阶段十分类似于孩子的游戏。第三阶段是修正。即对前两个阶段进行修正直至创新成果趋于成熟。不断循环这三个阶段,就构成了持续性的创新。
孩子们天生具备创新所需要的最核心的品质——探索与尝试。在游戏中,为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身份,他们会时刻变换身份,而不会轻易满足于目前的身份。许多成功的企业家正是在类似的过程中达到了他们的成就。比尔·盖茨在哈佛时首先质疑了完成学业的必要性,他看到计算机革命的时机,因而敢于打破常规,从哈佛退学。他在加州创建了自己的公司,不断地去尝试自己所能做的事情,他的公司尝试过许多不同的产品方向,在二十多年的过程后才逐渐定型下来。比尔·盖茨并非在最初就具备了详细完备的计划, 而是在不断的尝试、反思、修正中渐渐找到方向,获得成功。可以说,他这二十多年创业的历程就是一场大的游戏。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他们不断学习并掌握固有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但我们不能忽略了他们游戏的重要性,甚至扼杀种种随意与不合规范的行为,一定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足够的游戏机会,因为其中蕴含着培养出创造性思维的必要元素。对成年人而言,要想在生活与工作中有所创新,我们也必须某种程度上回到孩童的状态中,质疑一些习以为常的规则,变阻碍为机会,不断探索、尝试,进而完成创造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