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C8H8E8N88888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和产物,是人脑中对事物的属性和关系的间接的反映活动,并通过语言这一物质形式而存在。思维不仅依靠语言来表达,而且就其构成来说也是借助于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思维则是语言表达的内容。创造思维是思维活动的一部分,所以创造思维必然也同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的丰富多样都是因为思维的创造性而产生的。
自亚里士多德创立形式逻辑以来,同一律在整个思维领域占主导地位。由于同一律限制思维的创造性,形式逻辑不能提供关于创造思维的知识,因为演绎推理只是对已有的前提知识进行演绎,不能产生新的知识。形式逻辑的一个根本性特点是限制思维活动的任意性,把思维放在一些固定的模式(三段论式等)中进行;而创造思维提倡思维的任意性——在一定的意义上,可说是无固定的“模式”。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是对思维活动的规定,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都是规定和限制思维活动的规则;著名的三段论式更是束缚人的创造思维,尽管形式逻辑在思维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不可否定,同一律在思维活动中的重要性不可否定。
实际上,人的思维活动并没有被局限在同一律的限度内,许多思维活动超越了形式逻辑的规范而进行,科学的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
创造逻辑主要研究在创造思维过程中的思维形式及形成思维形式的规律和方法。创造思维即是新观念的形成过程,这是创造逻辑研究的对象。任何一个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属性、层次、结构等特征,它们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在人脑中形成映象。创造思维则是将事物的映象进行组合的思维活动。创造逻辑的任务就是研究认识主体如何在思维过程中加工制作出有意义的、有效用的思想观念。思想观念即是认识主体创造的,不是客观中存在的事物。
从事物的映象作为思维活动过程的结果来看,思维活动可分为创造思维和重复思维。创造思维的结果是全新的;而重复思维是在既定的方法下重复已有的思维过程,其结果是人类以往认识中已经具有的。重复思维遵循同一律,形式逻辑研究的主要是重复思维。重复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是重复思维的发展和突破。在思维活动中对于个体思维者来说,没有单纯的创造思维和单纯的重复思维,只有着重点的不同。
创造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全新性;创造思维是人脑对事物的映象进行主观的改造制作过程。全新性是对这个改造制作成果的要求,即创造思维得出的成果应是率先的、前所未有的,而不是在人类以往的认识内已有的;应是创新的,不是重复的。全新性有个体与整体范围的区分。对创造思维成果的全新性要求决定了创造思维的价值。
第二、任意性;任意性是对思维主体进行创造思维活动的要求。在创造思维过程中,虽然不能脱离人脑这一物质载体,相对人类来说,创造思维可以达到一种没有任何制约的自由。这是因为在大脑中客观事物的映象不具有事物的客观性。如质子之间在客观世界中是相互排斥的,可在大脑中我们可以想象为它们之间相互吸引,强作用力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因此,创造者可以对事物映象不加限制地进行这样或那样的,甚而是毫无客观根据的组合。任意性打破了形式逻辑的同一律对思维活动的限制,反映了思维活动的多样性和变易性;同时也使创造思维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随机性和潜在性。任意性提出了有关创造思维众多的研究问题,有待创造逻辑给予解答。所以,任意性是创造思维的根本性特点。可以说,它是创造思维产生的源泉。
第三、可行性;由于创造思维在形成过程中具有任意性,在创造活动中随意组合的新思维成果并不都具有认识的或实用的价值,所以这里提出的可行性是对任意性的限制。可行性对任意性的限制条件来源于进行思维创造的人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即环境。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中描述的各种事物,一般在现阶段要实现它是不可行的,没有实用的意义;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于书本中,反映在人们大脑里又是可行的,有一定的认识意义。这说明可行性是相对的。可行性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精神方面的可行性称为主观可行性;另一种是物质方面的可行性称之为客观可行性。如文学艺术创造一般遵循主观可行性,科学技术的创造一般遵循客观可行性。可行性对创造思维的要求需要根据各个不同科学、社会领域的具体要求来判断,可行性的满足是创造实现其价值的关键。
可行性和任意性是对创造思维的两种不同的要求。创造思维的任意性增强则可行性可能降低,而可行性增强则任意性可能降低。不可因强调任意性和全新性而忽视可行性,那样会陷入无意义的思维组合之中;同时也不应因可行性而抹杀任意性和全新性,那样就不会有创造和发明了。
创造思维活动是在人的大脑中进行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现象。一般认为创造思维是大脑皮层上原有在刺激物的作用下留下的痕迹和暂时神经联系回路重新筛选、组合、搭配和接通,从而形成新的回路联系的过程。旧的联系和回路的简单恢复并不能组合出新的思维观念或信息;产生新的信息必须有过去从未有过的新神经回路的组合,也就是说,在人的创造思维中各种神经细胞群以新的、过去没有联系过的方式组合起来。这是从生理方面说明创造思维的全新性。
创造思维的任意性也同人的大脑有关。因为事物映象在大脑中以“记忆分子”的形式贮存,在人进行思维时,两个没有联系的“记忆分子”组合在一起构成新的“记忆分子”,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文字的组合。如“无穷小”和“无穷大”组合在一起是“无穷大的无穷小”。这个矛盾概念在外部世界不存在对应物,但这种主观的联系在大脑里却是可以存在的。
在这形成新的组合过程中,第二信号系统即指明应该创造组合什么样的词句起着重要的调节组织作用;在词的信号影响下,在活跃起来的暂时联系或回路系统之间可以构成一组新的联系。由于现阶段对大脑的认识还很不够,各种解释还停留在假说阶段,人为的、合目的的控制根本谈不上,所以神经细胞之间建立某个能解决目标课题的联系和组合的随机性很大,于是人们把这个过程称为灵感。词语、符号作为大脑中对外在对应物的标志,它们都不具有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客观属性,这就是思维具有灵活性的根源;所以人们可以在大脑中创造各种各样的主观事物映象,并把它们记录下来,甚至影响人的社会活动。语言是思维创造产生的表示外界对应物的一种主要表达形式,其它还有绘画、模型等表现形式。
创造思维好象一个容器里装有许多带数字的小球,在不断地搅拌中,如中六合彩一般得出一个吉祥的数字,于是创造者就得到“大奖”,也有可能一生都得不到这种奖。创造思维的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它,人类还将停留在猿的时代。人类的未来更是一个创造的时代,创造决定着人类的一切文明。
人们之所以要研究创造思维,首先,研究创造思维可以使我们懂得如何更充分地发挥人脑的创造能力,开发人类智力。如我们强调任意性,就是要说明在创造思维中,人们的思维尽量不要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人脑思维领域是意志自由的王国。当然,这不是要人们在实践中不遵循客观规律,而是说在人脑的思维活动中可以不遵循固定的模式,是在遵循低层次的逻辑规律的基础上,改变低层次的重复思维的习惯模式。
其次,通过对创造思维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人类创造机制,从而发展人工智能,创造出更为高级的计算机,用计算机代替更多的更复杂的脑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