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联手发展是世界福音——一位欧洲汉学家的视角
围绕胡锦涛主席访美,一些欧洲媒体在客观报道的同时,也不乏种种杂音。有渲染“中国威胁论”的,有批评美国政府只顾眼前经济利益,对华政策太迁就的。就此,记者采访了维也纳大学汉学系的中国问题专家、欧盟——中国文化对话欧方代表李夏德副教授。
李老师用流利的普通话说,身为老师,他的首要职责是客观地向学生和社会介绍中国。中国有句话叫“以史为鉴”。作为汉学家,我注意到,历史上中国曾经是世界大国,中国在宋朝和明朝的航海技术就已相当发达,理论上中国完全有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的能力。但中国没有这样做,而是将航海技术用于商贸,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华文明通过文化、贸易的形式传送到海外。中国这样做,是基于中国的传统哲学和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儒学、佛学和道学,其核心是追求和谐。相比之下,西方文化要更富侵略性。早在19世纪之前,西方列强就视富庶的中国为“肥羊”,当清朝政府衰弱时,西方列强纷纷入侵中国,就连刚刚接受西方文化的日本,也加入到侵略中国的行列。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近20—30年中国的军力也较此前有了很大变化。欧洲开始议论中国会否成为对别国构成威胁的“超级大国”。从历史和中国的文化根基看,中国从未依靠“硬实力”侵略过别国。
作为欧洲人,我非常关注欧洲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人们常说20世纪是“大西洋世纪”,但欧洲却发生了许多战争,导致数千万人丧生。血的代价使欧洲人意识到,欧洲不能再成为战争的发源地。欧洲一体化进程从二战后的废墟上启动,现在已有27个国家参加欧盟。欧洲一体化进程终于让欧洲摆脱了战争。这在人类史上是空前的,是欧洲为人类和平作出的贡献。
作为平民百姓,我常在想,人类史上的战争均因利益冲突而起。虽然人类已进入21世纪,但利益冲突仍难避免。中国的传统哲学以人为本、以存在为核心、以环境为中心,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巨大的。突破以战争作为化解利益冲突的最终手段,是欧洲人的贡献。可见,在相互尊重各自对世界文明贡献的同时,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非常重要。减少战争的有效途径是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和谐世界。如何实现,只能通过教育。我们已经有了经济全球化,我们还需要教育全球化,要让年轻一代学习不同民族的历史经验,这样他们才能成长为新一代“世界公民”。中美作为两个大国,代表着不同文化和不同发展道路,在推动教育全球化方面承担着特殊责任。中美提出了“10万人留学中国”的计划,令人鼓舞。因为民间交流、尤其是青年人的交流,同国家领导人交流一样重要。
李老师强调,要从全球角度来看中美关系。全球人口增长与资源的矛盾会日益突出。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留给后代的是灾难。全球会因为水资源枯渴、粮食短缺而导致数亿或更多人死亡。如果控制住气候变化,可能拯救几亿人的生命。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美如能抓住这个战略机遇,带领世界各民族贡献出各自的智慧,必将造福万代。中美决定联手发展清洁技术,向世界发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光明日报维也纳1月22日电/记者 方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