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沉睡3.19亿年,最古老的
脊椎动物大脑原来长这样
医学顾事
100多年前,英国的一座煤矿出土了一块不起眼的史前鱼类头骨化石。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枚化石都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但随着研究技术的发展,化石守了3亿多年的秘密终于藏不住了。《自然》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这枚化石保存了迄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完整大脑结构,为理解脊椎动物的大脑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3.19亿年前的C. wildi头骨化石
1925年,古生物学家已经确认化石属于一种已灭绝的辐鳍鱼(辐鳍鱼纲是脊椎动物最大的类群,今天绝大多数的鱼类都属于这一类),拉丁学名为Coccocephalus wildi。据推测,这条鱼全长在15~20厘米之间,而颌与牙齿的形态告诉我们,这很可能是一种食肉鱼类。
当近百年后的科学家重新从博物馆借走这枚来自3.19亿年前的化石,试图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不破坏化石的情况下看清头骨内部的解剖结构时,他们也没有预想到,等待他们的是一项如此重磅的发现。
在CT成像结果中,头骨内出现了一块不同寻常的团块结构——在图像中更亮,也就是说相比于头骨和周围岩石密度更大。虽然长度只有不到3厘米,但足以令研究团队感到兴奋。
▲对化石的CT扫描发现了脑部结构
更细致的观察显示,这个结构还有着明显的特征:两侧对称,含有类似于脑室的空间,并且有大量纤维状的结构向外延伸。这些特征都符合脊椎动物的大脑与脑神经结构。
之后,分辨率更高的扫描进一步确认了这正是鱼的脑部结构!
如果你对化石的形成过程有基本认识,就会意识到形成脑部化石是多么不可思议。
首先要知道的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化石——无论是骨骼、牙齿,还是其他器官,都不是动物原本的材料,而是在埋藏过程中,其他矿物取代、占据了生物材料原本的空间。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其实是这些器官的形态。
但是,相比于坚硬的骨骼、牙齿或是外壳,大脑的腐烂、分解要迅速的多,结果往往是还没来得及被矿物取代,就已经腐烂了。
对于最新研究的化石,研究人员推测,之所以能完好保存大脑结构,是因为这条鱼死亡后迅速被沉积物掩埋,几乎不含氧气的环境可以尽量延缓软组织的分解。此外,头骨内部的化学微环境也有助于保存精细的脑组织,最终被矿物(很可能是黄铁矿)取代,保留下了大脑与脑神经精细的三维结构。
在此之前,科学家们对于无脊椎动物脑部结构的搜寻似乎要更加成功。例如,有研究发现了3.1亿年前的鲎的完整脑部,甚至有证据表明,在超过5亿年前的扁平化石标本中也出现了脑部和神经结构。而这枚3.19亿年前脊椎动物的完好脑部化石,为我们理解大脑的演化模式提供了重要线索。
研究团队将化石与现代鱼类的脑部进行对比。化石中的脑部有一团葡萄干大小的中心结构,包含了3个主要区域,大致对应于今天鱼类的前、中和后脑。研究团队还注意到,化石与现存辐鳍鱼的大脑有着关键的差异。
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数脊椎动物,胚胎期的神经管是向内弯曲的,这样在发育之后,两个半球之间形成了空间较大的脑室;但现存的辐鳍鱼恰好相反,神经管向外弯曲,由此两个半球间形成的脑室十分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