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科技社会 >> 新产品 >> 中国4G之路:4G将与3G互相补充、长期共存

中国4G之路:4G将与3G互相补充、长期共存

 

    3G发牌刚刚20个月,业界就传出了尽快制定我国TDLTE发展战略和商用时间表的呼声。

4G离我们有多远?

    移动高清会议、移动高清视频监控、移动高清视频点播、便携视传、高速上网……走进上海世博园浦西片区的移动通信馆,理论峰值传输速率是现行3G网络十几倍的TDLTETDSCDMA演进技术)演示网,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刚刚步入3G时代一年多的中国消费者,面对4G时代的召唤,似乎还一下子有点缓不过神来。可是,在国内移动通信行业,近来却频频传出尽快制定我国TDLTE发展战略和商用时间表的呼声。

    那么,4G离我们究竟有多远?3G时代,在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下,中国拥有TDSCDMA这一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在4G时代,同样由中国主导的TDLTE AdvancedTDLTE的演进增强技术),能否成为国际标准?接下来,为了让TDLTE演进增强技术在全球主流市场应用上取得新的突破,3G发牌刚刚20个月的中国,是否有必要加快4G商用的步伐呢?

    TDLTE成为国际标准胜算几何?

    70%90%100%……不管专家如何预测,TDLTE演进增强技术入选全球4G标准,已经“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但是,国际标准不能占据全球主流市场,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经过多方努力,TDLTE Advanced已成为全球候选的4G标准之一。今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将在重庆召开会议,最终确定谁能成为国际4G标准。届时,TDLTE Advanced的胜算究竟有多大呢?

    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赵厚麟曾表示,TDLTE后续演进技术入选全球4G标准技术的胜算为70%。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剑秋认为,胜算为90%。而另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电信专家的判断则更加乐观,“鉴于2007年底TDLTE已经融合成为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标准,而在ITU表决前,TDLTE的外场测试也进展迅速,可以说,我们已做足了准备,成为4G标准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不过,这位专家同时指出,成为国际标准,虽然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但是,国际标准不能占据国际主流电信市场,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在移动通信领域,1G2G时代中国处在跟随阶段;进入3G时代,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不仅形成了一个标准,而且带动了国内通信产业的发展,但遗憾的是,由于商业化过晚,TDSCDMA只在中国实现了大规模商用。展望4G时代,TDLTE 的出现,让我们在成为国际标准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突破的可能,那就是,通过竞争融合走向世界,让更多的国外运营商使用这一标准。

    从这一意义上说,TDLTE的定位,应该与TDSCDMA有所区别。前者应该更加强调“既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制定TDLTE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已迫在眉睫

    2012年,全球60个国家将完成4G频率发放。作为TDLTE的主导者、目前全球唯一大规模应用TDD技术的国家,我国商用计划不明确,难以带动国际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产业界坚定追随TDLTE发展,并加大投入,尽快促进TDLTE芯片、终端等产业的成熟

    据了解,到2012年,全球60个国家将完成4G频率发放。而根据历史经验,巨资购买4G牌照后,运营商一般都会选择投资建设新网络,以便尽快抢占市场。如此一来,选择哪种技术标准,就成了眼前全球多数运营商面临的首要问题。

    而目前,与TDLTE Advanced一同被列入国际电联4G备选方案的还有同属LTE阵营的FDDWiMAXLTE FDD2009年已启动商用。作为TDLTE的主导者、目前全球唯一大规模应用TDD技术的国家,我国商用计划尚不明确,难以带动国际产业界更大决心的投入发展,如果我国不尽快确定TDLTE发展时间表,消除全球产业链的顾虑,他们不仅可能向LTE FDD倾斜,在与LTE竞争中已处弱势的WiMAX也有可能乘势而上,挤占TDLTE的发展空间。

    4G将掀起移动通信领域新一轮产业竞争,而TDLTE对中国通信产业而言,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如果抓住这个机遇,我国通信产业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否则,TDLTE将有可能重蹈CDMA3G发展中遭遇的启动晚、市场占有率低的覆辙。

    此外,频谱在全球都属于紧缺资源,国内对TDLTE频谱划分尚不明朗,给TDLTE在全球的部署带来较大风险。将可全球通用的2.6GHz频率以及国内尚未规划的700MHz优质频率规划给TDLTE,推动全球仿效和参考,为TDLTE全球发展赢取频率资源已迫在眉睫。

    TDLTE若想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确保我国在新一轮国际标准竞争中的地位,在国内成功商用和部署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TDLTE能否实现跨越,这两年尤其关键。业内专家呼吁,全产业链应该尽早行动起来,在政府的主导下进一步明确TDLTE战略地位,制定我国TDLTE发展战略、规划和商用时间表, 尽快完成TDLTE网络建设和优化的相关规划及解决方案,继续对TDLTE芯片、终端等产业链、测试仪表薄弱环节给予政策性扶持,提升TDLTE端到端产品的能力和水平……

    4G将与3G互相补充、长期共存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物联网的兴起,让全球移动运营商对无线数据传输带宽的要求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为4G技术的商用奠定了市场基础。如同目前3G2G共存一样,TDLTE 未来与TDSCDMA同样互相补充、长期共存

    近两年,4G之所以成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的热门话题,背后主要还是市场驱动。2003年前后,以WCDMACDMA2000为代表的3G开始在全球大规模商用。当时,由于数据传输速率仅几百kb,用户上网感受差,没有形成主流应用,全球运营商普遍亏损。

    2007年前后,随着HSDPAHSUPA3G增强型技术的推出,数据传输速率大幅提升,尤其是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终端的出现,更是掀开了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序幕。此外,物联网的兴起,对无线数据传输带宽的要求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而目前的3G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需求,这为4G技术的商用奠定了基础。

    WCDMACDMA2000相比,TDSCDMA产业化启动较晚,产业链成熟也需要时间,加上当时的全球3G发展正处于相对低潮,选择暂缓发放牌照、为TD产业化成熟预留时间,便成了我国3G发展的不二选择。借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机,率先推出TD试商用;2009年年初,发放三张3G牌照,应该说,也是因时制宜之策。

    但是,毋庸讳言,我国3G启动过晚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目前3G用户发展速度稍慢、主流应用还不突出等。在这种情况下,提出4G商用时间表,确实会给普通消费者造成误解。但是,必须指出的是,由于市场对大容量无线数据传输的需求不足,加之TDSCDMA产业链不够成熟,上3G我们可以拖五六年,但如今,在TDLTE全球推广应用这个问题上,却容不得我们有半点迟疑和犹豫。

    据悉,今年,中国移动加快了TDSCDMA建设步伐,把原计划2011年完成的目标提前到今年完成。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建设了约20万个基站,实现了全国所有省市的覆盖,可以说,TD网络建设已经基本完成。

    专家指出,如同目前3G2G共存一样,TDLTE 未来与TD同样是互相补充、长期共存的关系。目前投资建设的TD设备,完全可以实现向TDLTE 的平滑演进,因此,不会造成投资浪费。(王政)

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半月,即2010415日,我国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TDLTE演示网在世博会园区开通,中国移动兑现了为本届世博会提供“最前沿科技”的承诺,TDLTE从实验室走向商用,为中国争夺未来全球4G标准上的话语权和战略制高点迈出了关键一步。

    TDLTE是中国移动为世博精心筹备的科技亮点,更是借世博舞台展示中国在未来4G的国际化布局。”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副总工程师孙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TDLTE中的LTE 是“Long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缩写,它是TDSCDMA——中国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标准的后续演进途径,被业界称为“准4G”技术,也是目前全球第四代移动通信(4G)标准体系中,我国唯一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TDLTE技术系统的理论数据吞吐能力可以达到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其速度约为现有普通3G网络的几十倍,同时具有高带宽和高移动性的技术特点,适合承载高速数据业务。

    相比于TDSCDMA,在性能方面,TDLTE在系统带宽、网络时延、移动性方面都有了跨越式提高;在应用方面,TDLTE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解决方案,能够满足用户移动无线宽带的需求,可以为用户提供高清视频下载、在线互动游戏、高清视频会议等多种业务。

    据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副总经理万国光介绍,在去年10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召开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标准征集遴选会议上,我国提出的基于TDLTE技术演进的TDLTEAdvanced方案,也被正式确认为未来4G网络的候选技术标准,得到了国际主要通信运营及制造企业的广泛支持。(吕网大)

 

来源: 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10-12-21 10:54:29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