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第五产业 >> 论文论著 >> 危机经济学派的分类及发展

危机经济学派的分类及发展

作者:曾庆鹏

20130426 来源:光明日报

 

  缘

  2008年,经济和金融危机再次作为市场经济不期而遇的幽灵出现。时过四年,在大规模的债务重组﹑国有化的救助行动,以及以通货膨胀为目的实施的系列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美国经济尚未走出经济萧条的谷底。而此时欧债危机亦未见曙光,也使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当初曾经希望一次性债务重组就能解决的金融危机渐渐远去,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逐渐显现,经济学界急需寻找到一种药方,以有效缓解当前的经济危机并重构宏观经济分析的框架,危机经济学呼之欲出。

  与1929—1933年的大危机指明了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局限性不同的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经济自由主义的信条,而且也把凯恩斯主义归结为理论祸端。西方学术界认为:主流宏观经济学未能很好地解释金融危机,甚至在分析框架中就直接取消了这一问题。因此重建危机经济学非常必要。

  危机经济学是什么?美国经济学家鲁比尼认为,危机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如何失灵以及为何失灵。鲁比尼并没有区分市场运行的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他将马克思﹑凯恩斯﹑明斯基等对经济危机的宏观分析,与希勒﹑金德尔伯格﹑罗格夫﹑索罗斯等主要关注微观领域的金融危机理论放在了一起。希勒以行为金融的非理性繁荣对抗法玛等人的市场无可战胜的理性有效;金德尔伯格关注货币危机﹑银行恐慌及债务违约等事件在经济危机中的基本轨迹;索罗斯承认对市场的局部性和扭曲性的认识谬误会强化某种市场趋势,进而形成金融危机。我们采用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概念的区分,将某种形态的市场经济经过较长的演化过程必然走向衰落甚至崩溃的危机,与那些经由债务重组可以解决的金融危机区别开来。故危机经济学,是从宏观市场失灵的角度研究经济危机产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从这一定义出发,西斯蒙第﹑马尔萨斯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人对市场宏观失灵的认识,属于早期经济思想史中的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全面阐述奠定了危机经济学的基本框架;而凯恩斯及明斯基则贡献了属于西方经济学语境的经济危机论,并对危机经济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西斯蒙第﹑马尔萨斯等在西方主流经济学奉行宏观经济供求平衡的萨伊定律时代提出了各自对经济危机的认识。西斯蒙第认为,在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中,由于不同的人总是彼此孤立地进行局部平衡,因而总量平衡不能经常实现。当生产普遍存在供过于求时,会出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问题。马尔萨斯提出应该由一个只消费不生产的地主阶级来解决生产过剩问题。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经济危机并将生产过剩的原因归结为某种外生冲击。当外部冲击催生经济繁荣时,受心理预期驱动的投机热情会把资产价格推高直至资产泡沫及金融危机形成。当危机从金融部门向经济的其他部门蔓延,就会破坏商业活动从而造成大规模失业的经济危机。杰文斯则认为,正是外部冲击引起的经济失衡,酝酿了经济危机。由于坚信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功能,经济危机的外生冲击论不可能形成系统性阐述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源﹑发展变化规律的危机经济学。

  与古典政治经济学﹑自由主义学派对经济危机的只言片语的论述不同,内生性的经济危机论承认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缺陷,并将其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马克思的《资本论》﹑凯恩斯的《通论》及明斯基的《凯恩斯通论新释》﹑《稳定不稳定的经济》等著作,都是内生性危机经济学的代表作。马克思第一次将经济危机描述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生现象,凯恩斯在不否认经济自我调节功能的前提下,首次提出政府适当的干预可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明斯基则强调不确定性及复杂的经济体系中货币金融对经济危机形成的作用。

  马克思﹑凯恩斯和明斯基的思想有其共同点:

  其一,经济危机是内生性的。马克思认为,由于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驱动,工资在总社会产出价值中的比重越来越低,因此消费越来越低于产出,从而造成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凯恩斯以三大心理定律摒弃了萨伊的供求自动平衡的传统,论证了经济危机的内生性特征。明斯基从资本融资的角度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生性变化过程。

  其二,经济危机反复出现体现了经济的周期性特征。马克思指出,周期一般包括危机﹑复苏﹑高涨和萧条四个阶段。凯恩斯投资周期表现为繁荣、恐慌、萧条、复苏四个阶段。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中,经济周期表现为经济体的融资结构从对冲融资到投机融资再到庞茨融资的发展过程,使经济周期的分析形成了一个由实体经济到金融经济的立体的描述。

  其三,金融利润的上升是经济危机产生的内生性基础。马克思强调产业利润的下降是收入的再分配向金融利润倾斜的结果,凯恩斯则重视金融利润的提高对有效需求的不利影响,明斯基看到产业部门因不能满足其债务承诺而被迫从稳定的融资结构(对冲融资)走向不稳定的融资结构(庞茨融资)的必然性,经济危机产生于累计上升的金融利润这种内生的变化力量。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凯恩斯的宏观分析思路是否受到马克思经济分析方法的某种启示,但凯恩斯经济思想的横空出世与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出现,使西方经济学界出现了调和马克思和凯恩斯观点的倾向。2008年新一轮经济萧条出现后,马克思的学说在西方社会出现了复兴的迹象。因为全球化再一次激化了西方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分配与消费等领域的深层次矛盾,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集中到马克思的经典原著上。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每次严重的经济危机都成为经济理论发展和创新的转折点。在当今经济学界急迫地需要寻找一种药方来有效缓解当前的经济危机并重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之时,危机经济学受到格外关注势所必然。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更新时间:2013-07-01 09:08:31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论文论著 推广阅读好论著
首页 < (20/21 共 903 篇) > 末页
技术转移 一般管理 建筑保温材料 农林 茶叶 太阳能 仪器仪表 农业 育苗 建筑施工机具 家居日用品 安全 标识 安全防盗装置 安全座椅 工业新工艺 节能照明 医药新品种 组方新药 半导体照明 体育器械 高性能分离膜材料 生活旅游用品 安全报警器 动力能源传输开关控制技术 风力海洋生物能源技术 安全保险装置 安全用电保护 工业 净水器 冶炼与铸造技术 医疗器械 材料 亲水性材料 装饰材料 工业安全控制 可控温节能技术 发电装置 生物基材料技术 农业机械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家居洁具 保健 低碳设计新型 建筑材料地板 建筑陶瓷 环境净化 信息安全技术 空气净化 林业器具 传感器及其应用 家居环境水电卫生装置 家居饮水机 清洁能源技术 电池 先进复合材料 服装面料 材料 导电纤维 服装功能性材料 建筑阻燃材料 新医术 银行管理 诊断方法 人身安全技术 材料管材 工业机械锅炉 工业摸具 生活用品 农业 机械 安全防滑带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艺术工具 工业机械挖掘机 家用电器 商品包装和贮藏技术 工业自动机床 工业配件 供热能源 建筑框架材料 动物养殖技术 新型或微观马达和发动机 公共安全技术 发电技术 食材制作与存储 特殊环境建筑设计新型 低碳排放技术 农牧兽医配方制剂及服务技术 信息技术信号与编码 启动开关控制 环保设备 工业交换器 家居文化艺术 家居新技术 城市服务网络 娱乐及玩具器具 工业汽轮机 工艺设备机具 诊疗改进技术 科技种植 人体健康功能恢复医术 监测传感器 非金属建筑材料 传统革新技艺 安全保护品 糖果及酒类制品加工技术工艺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体裁制作技术 野外勘探技术 新技术车辆及配件 品种产业化技术 为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服务方案 工业库存与调度 医疗技术和硬件新技术 系统装配技术 服装设计 计算机硬件技术 文化艺术传播技术 安全刹车装置 安全公共管理 面包糕点复合食品 纺织用纱线罩布皮革及填充物 农活技艺 传统艺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工业磁仪器 离合装置 环境工程技术 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有关人身健康和提高智力效率的技术 水资源利用技术 包装器械工具 再生资源生产技术 工业汽轮机内燃机 清洁能源技术 保健品 工业新型设备技术 医疗鉴定改进技术 电器终端 教育管理设备器具 运输装备 建筑设计新型 原创制作技术 绿色农林规划 观测观察 化工制剂配方 烹饪设备 天然材料节约技术 工业新工艺 纳米材料 环境工程技术 仓储平台器械工具 安全汽车防盗 自行车自动器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工业磁仪器磁选设备 旅行及户外保护 水电网络 节水农业 水土保墒技艺 家具木、竹、环保制品材料 科技管理技术 技术性医疗方案 体育运动用品设计 医药药材加工储存 保健用品 光电信号技术 脱脂净化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健身用品 安全标志 安全与抗灾救护 防病思想 服装设计 家务燃灶新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 环保家电 防疫技术 环保产品 服装工艺 城市服务设施 家用电器新技术 农业 机具 信号控制传送检测控制技术 家居洁净技术机具 食品标准控制技术 养殖技术 环境 净化 家居 生活用品 安全 保险装置 建筑 设计 管理 食材及添加材料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清洁能源技术 电器终端 建筑设计新型 工业新工艺 环境工程技术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安全与抗灾救护 服装设计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环境工程技术 量子通讯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